创客运动与制造业正在上演的变革
— 读《创客-新工业革命》
《创客》一书作者Chris Anderson是《连线》杂志的主编,他提出了著名的”长尾理论”和”免费”理论,被誉为“信息时代的精神领袖”。现在,他创办了3D Robotics公司,加入了创客运动的大军。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中,Andeson提出了他对于创客运动以及制造业发展的一些看法。
每一次生产力的进步都是由生产工具推动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具有更加强有力的桌面工具- 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桌面数控机器,而“工厂”的概念也正在慢慢转变:如今,不必自己真正构建一个工厂,只要有一台电脑和网络接口,就可以将自己的设计提交给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制造商进行生产制造。这一切归功于互联网基础设备完善之后所带来的技术爆发,也归功于设计由原来的纸面逐渐变成了可以被所有制造商识别的标准化电子文件。
创客运动正是得益于这种革命性的转变。随着实体制造的成本逐渐降低,将创意兑现的成本也微乎其微。你可以将你的想法快速投入市场检验,也不会因为项目的失败变得一无所有。如今,开源硬件和当年开源软件一样,正在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大迁移。如今在Kickstarter上,已经有一万多个成功的创客项目筹集了近亿元的资金。
Andeson在书中总结,创客运动具有三个革命性的共同点:
1)人们使用数字工具进行设计和制造;
2)在开源社区中分享成果、开展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规范;
3)任何人可将设计文件传给商业制造服务商,也可以选择通过桌面工具自行制造。
工业革命之后,生产资料从手工匠人、家庭式作坊手中逐渐过渡到了少部分大公司、大工厂手中。如今,产品制造的数字化变革,又将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由大型企业重回到了小型企业和个人手中,无需大量投资建立工厂或雇用大量劳动力,即可将创意转变为现实。要理解数字化设计和生产给制造业带来的变革,只要想一想数字化出版和数字媒体就可以知道了。数字设计将实体世界数字化,从“原子”转化为“比特”;而数字化生产又能将虚拟的“比特”变成实物。3D打印机就是数字化制造的一个典型,借助3D打印技术,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将我们所设想构思的东西变成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实物。
互联网加强了现实世界的长尾效应,巨头垄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个性化的需要,而传统的产品制造和分销阻碍了小众群体的需要。小批量制造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分销很好的弥补了这一部分市场的空隙,而随着创意直接进入生产环节,无需资金或工具设备,百万车库发明家的集体潜力即将喷薄而出。
提到桌面制造技术,不得不提一下3D打印机。使用FDM技术的MakerBot等3D打印机通过将熔融ABS塑料层层堆叠,实现了将屏幕上的三维物体转换成了真正的实物,整个过程看上去就像变魔术一般。而不久的将来,3D打印机就会如同当年的喷墨打印机一样,进入每一家的桌面,让使用者释放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印的材料也会不局限于塑料,而是各种金属、食材,甚至是DNA。
创客运动的最终体态将会是对制造业平衡的重置:制造业的天平最终会倒向最佳创新模式,而非最廉价劳动力。工厂也会倾向于更接近其目标消费者,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是因为独特的供应链关系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优势就即将消失。随着供应链风险、政治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离岸制造的成本优势将日益下滑。如果不能在创新上独树一帜,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也会随之消失,这也是值得我们警示的。
推荐对全球经济、制造业以及创客运动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许可。
>> 原文来自: 云飞机器人实验室
>> 原文地址: 《创客-新工业革命》读后感言
>> 关于我们: 关于云飞实验室
>> 支持我们: 帮助我们可持续发展